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政府公信不容2号章“稀释”
www.fjnet.cn?2009-11-29 09:21? 白岭?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 一项号称投资12.93亿的工程,从开工到建设的整个过程居然都是违法违规操作的,连最基本的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合法手续都没有,这样的一个非法用地项目却神奇地竣工了。?

????非法用地、持着非管辖区出具的施工许可证、却有着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还拿到了便宜得出奇的土地价格,圈占了大片撂荒的农用地——中国淮海钢材物流园的一期工程就是降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的这样一个怪胎。?

????央视焦点访谈记者深入跟踪采访显示,该工程绕开政策红线,靠的竟是一枚“2号章”。?

????其实“2号章”并非新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推行了“双章制”办公,也就是再刻制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但是仅限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使用,不得挪作他用,起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这种“双章制”办公有几个基本前提,首先,公章代表的是公权力,其具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绝不能随着公章数量的增多而“稀释”;其次,2号公章在行政审批工作中与部门的行政印章具有同等效力。也就是说,这枚公章并没有什么特殊身份,虽然位居“2号”却并非“偏房”,也不是“庶出”,它仍然应该在阳光之下承担与“老大”同等的权力和责任。?

????在这里,非法工程的“隐身衣”也未免太过捉襟见肘,甚至连简单的遮蔽功能都没有。公章带个“2”字,就成了当地办不成合法手续项目的保护章。盖上了这个章,不合法的事儿就貌似合法,不允许干的事情似乎也理直气壮地干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安徒生笔下的那个《皇帝的新衣》,那个皇帝是一丝不挂地举行时装秀,而铜山县的工程正是穿着一件并不存在的“隐身衣”毫无遮拦地非法开工。他们走进银行套走大笔贷款的时候、他们大笔地花着银子的时候、他们和背后的利益集团一起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是同样的大模大样,招摇过市,而无人问责。?

????这样一个貌似童话一样的故事,一定是在政府部门的纵容之下才可以发生。它反射了相关部门的自欺欺人,违法开工、扭曲国家政策的他们甚至连欺骗都做得不够认真。这样的工程不仅仅侮辱了百姓的智商,也贬低监管部门的能力。事实上,一个2号章,克隆了权力,同时就克隆了责任,只是地方政府近视得厉害,或者干脆假装看不见而已。政府部门如此放任权力滥用的话,随着2号、3号、4号……一系列“偏房”的产生,则将严重稀释政府的公信力,危害之大,怎不令人惊心!?

????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拯救政府公信力是从古到今,也是全世界的课题。事实上,国家审计署方面已有最新报道显示,未来两年内,审计署将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一旦政府自上而下地严查,这件“隐身衣”难免不攻自破,该问责的照样问责,绝不可能因为“2号了”而有任何的脱责。政府公信不容“稀释”,地方部门的保护伞必须铲除。
责任编辑:黄水来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