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一位民间推崇的官员自杀为何犯不着调查
www.fjnet.cn?2009-11-27 09:21? 吴双建?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贫困的教育局长在寂寞悲愤中死去

发生在河北省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负面舆论热点很多。

先是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在离任后签署了大批调令,将大批农村教师调入城市,官方调查的结论是没有腐败;然后是威县,择优录用了191位应届大学生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校方要求他们捐款三到五万,换取正式编制,官方的调查结论是“自愿”;这次是蔚县,教育局局长葛祥于11月18日自杀,官方称犯不着调查。

在网民对葛祥的死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26号河北省教育厅的网站,头条新闻是《全国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经验交流视频会召开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会上作典型发言》,在“河北教育新闻”一栏里,满眼的“积极”、“紧急”、“强烈反响”、“保障”等催人奋进的词语,网站整体充满着节日般的喜庆,和蔚县官方一样,只有着对同僚葛祥的死保持着可怕的沉默。

我不清楚葛祥的死,是缘于自己对一县教育的绝望,还是以死抗争,试图唤醒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但是从他死后的情景来看,有数百人为其送行,更有网民自发发贴悼念,我想这些民众,恐怕不仅是怀念他身上的正义品质,以及事必躬亲的办事作风,同时也在表达着他们对教育“黑屋子”的痛恨。

其实,前面列举的事例,让我自己感觉到和葛祥一样“到处碰壁”的无力感。新闻中的河北教育遍身是“脓包”,而我们的职能部门,还在宣扬它“灿若桃花”;一位官员死了,百姓民间推崇,而他的上级部门,不约而同地保持异常的沉默。这两样,都凸显政府与民间价值取向的不同调。这种不同调,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位局长,他的死亡起于非命?

我不奢望蔚县,让他的家人,同事,邻居,亲属来总结和报告他的先进事迹。更不奢望,当地能调查真相,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或者稍微做出一点人道姿态。我想说的是,这位教育局长面临着不得不拿刀捅向自己的处境,不正是中国教育濒临死亡的真实写照吗?

作为一位媒体人,每天接到不少关于乱收费方面的投诉,学校腐败的投诉,而我无力的是,学校和主管部门,都能找出“教育完美无瑕、只是刁民闹事”的解释。流行于教育圈的黑行规和潜规则,已经深深地吞蚀了教育的肌体,而河北的频发的各种丑闻,不过是体现出来的病征之一罢了。

我不为原教育部长的调任而欢呼,只痛恨教育“黑屋子”,导致了一位真正教育局长的死亡。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