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国学不是一国之学
www.fjnet.cn?2009-11-25 10:12? 王建新?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有学者考证,国学一语始于周朝,意为国家设立的学校。时至清末民初,在梁启超、章太炎、黄遵宪、胡适等大师们的提倡和推动下,近现代意义上的、作为研究我国固有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国学逐渐形成。但不可否认,在强烈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国学先驱者们有强烈的复振传统文化、恢复民族自信、建设新型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在他们的理论视野中,建构国家的整体意识形态需要一个文化核心,而国学恰当其任。因此,他们所提倡的国学较多强调核心的建构,较少关注周边的多样。国外学界提狭义的汉学,从历史渊源上讲有其合理一面,但却不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形势要求我们合理界定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并在适当范围加以使用。根据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走廊理论,中华文明由中原、东北、东南、云贵、川藏、西北等六大不同文化板块构成。创造了汉字文明的中原板块是核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西北、藏彝和南岭三条民族走廊与周边地区民族拉锯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现行政治体制,也是目前形势下的政治定势。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统一,绝不应该理解为对文化多元的否认。国学自成一体,但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文化传承。

与国学热相呼应,国内目前正兴起一种可称为“国族”热的学术思潮。它政治上幼稚附庸,文化上苟且主流,或称为左翼鹰派,但实质为盲目冒进。在一些国学热的主流地区,教授先导,学生紧跟。捧国语、穿汉服、观国花、背诗经、讲论语、办国学班、百家讲坛等各种活动目不暇接,硬生生把国学热推向了高潮。许多学者、知识分子甚至政府官员受其感染,呼应参与,乐得分一杯羹。于是,就引导出一些纵深的、或者说应运而生的政治问题。一些学者公开提出,中国既然有国学,其载体应该是国族,还应有国语、国服、国花等一系列国字号文化事项的建构;中国已经走出了多元文化,正在迈向一体化时代。孰不知,只要有机会多走几个地方、多了解了解,就会感到这种言论和思潮能引起不必要的不安和恐慌。

中国正向世界大国的行列迈进,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是基础,也是方向。苏联解体与其僵硬的语言文化政策直接相关,欧美的成功在于多元文化间的妥协和融合,单一国体的日本也开始强调多元,而中国政府60年的成功正在于不提倡发展单一文化体系。国学是一个学科,而不是一国之学,更不能将其意识形态化,助长大民族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思潮。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