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博士求职看“出身” 背后的社会心态
www.fjnet.cn?2009-11-10 09:53? 李克杰?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11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露天体育场举行了今秋最大规模的研究生双选会,然而,一些招聘单位却明确限制应聘者的学历“出身”,一位3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竟因起点学历是专科而被退回简历。(11月9日《长江日报》)

博士求职看“出身”,消息一出,在网友中立即引起热议。从法律上讲,一些招聘单位对博士学历看“出身”,特别是直接排除非211院校学历的做法,是典型而公开的学历歧视行为,违背法律规定的平等原则,涉嫌违法。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纠正错误、追究责任、严厉谴责了事,因为它作为政府公立高等院校的招聘条件,绝不是个人的固执或无厘头决定,而是一个“集体决定”,一定体现了某种理性。笔者认为,学历歧视背后的社会心态,尤其是当前社会对博士硕士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下降暴露无遗,这恐怕是政府和社会应该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所在,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检讨和反思。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和其他软件跟不上的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少地方的二三流院校逐渐沦为硕士研究生的考前培训基地,几乎完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一切以考研为目标,可想而知其毕业生的知识系统和扎实程度。而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正规化和知识系统化程度还不如本科阶段,谁都知道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主要不是看本专业的知识水平,而是看外语考试成绩和与导师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入学后除了极少数公共学科的集中统一授课外,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自学”,有的甚至长时间见不到导师一面。为此,人们把硕博阶段的教育戏称为“考研科举化,教学放羊化”,对于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高级人才”,人们无奈地概括为“现在的博士生不如5年前的硕士生,现在的硕士生不如10年前的本科生”,整个社会对当前硕博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便可见一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博士看“出身”的做法都是由对我国硕博教育十分熟悉,并且自身就从事硕博教育的高等院校提出。培养硕博人才的高等院校已经对硕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强烈质疑,不得不增设条件加以筛选和过滤,说明我国硕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的确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检讨与改革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