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广州“国企减薪排第一”不可掉以轻心
www.fjnet.cn?2009-11-04 09:36? 赵 勇?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一些地方的国企也扛不住开始大量减薪了,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提醒我们:危机仍在进一步深入,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垄断经营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11月3日的《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减薪”的调查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减薪比例位居第一。而在关于“裁员”的调查中,私营、民营企业排行第一,44.9%的私营、民营企业员工表示单位“已经裁员”或“有裁员计划”。

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的GDP增幅如愿超过8%,经济正在持续复苏之中。但从广州“国企减薪排第一”这一调查结果来看,似乎又意味着金融危机形成的影响还在持续,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更复杂局面的准备。

众所周知,虽然在经济总量中,私企和民企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基本上是靠企业的绝对数量取胜,做大做强的并不多,成为巨头的更是凤毛麟角。刚刚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最赚钱的十家公司,都是工商银行、中石油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简单来说,由于大量的行业壁垒存在以及融资难,私企和民企经过多年发展,总体实力仍然偏弱,与事实上享受着不少政策垄断红利的国企相比,抗风险能力更是偏低。

实际上,人们都有根深蒂固的印象:相对于私企和民企来说,国有企业的保障会好一点。这一印象的根源,一方面固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国企事实上的政策垄断红利。据媒体报道,在中央刺激经济增长的四万亿元投资中,受惠的绝大部分是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私企和民企受惠相对较小。中央投资如此,一些地方配套投资也是重点照顾国企。有学者因此担忧,这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其实,不仅是享受投资红利,在产业准入和融资等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国企一直以来也享受着私企无法望其项背的优惠和政策保护。

一些地方的国企也扛不住开始大量减薪了,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提醒我们:危机仍在进一步深入,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垄断经营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长期维持下去。国企应该发挥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也是有限的,国企再强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这是被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的经验。如何寻找一条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之路,让消费和私企、民企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