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时言平 > 正文
何不来场校园版“打黑风暴”
www.fjnet.cn?2009-10-28 14:59? 时言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阅读:福州的“熊姐事件”,现在的小孩太暴力了!!

最近,有两件事情尤其引发网民的关注,一个事重庆的打黑风暴,二是上海暴力女熊佳庆爆殴同学事件。本来这两件事情是一点边都挨不上:重庆扫黑是司法界对黑恶势力的大清扫,暴力女当然不能和黑社会相比,熊佳庆最多也只能算个行为偏激有暴力倾向的小孩。

虽然两个事件看似没有任何的瓜葛,但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叫做“江湖”的地方,无论是重庆的黑恶势力还是校园暴力女熊佳庆,都是所谓江湖上成长起来的怪胎,黑社会存在自己的江湖,而校园暴力同样存在着自己的江湖。

重庆的黑恶势力给当地的百姓市民带来的是暴力和不安,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熊佳庆这样的暴力学生呢?搞得同校学生不得安宁,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暴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不是说以前没有校园暴力,但是从熊佳庆的身上让我们看到,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已经从男生发展成了女生,从高龄发展成了低龄,校园暴力江湖的不断扩张搞得有点让人“心神不宁”。

按照一般的逻辑,现在是小流氓以后兴许就变成了大坏蛋,现在的校园暴力小江湖很可能就成为未来黑恶势力江湖的后备力量。这不是杞人忧天,变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从某个特定时期就开始了的。为了将这群正在变得越来越暴力的“问题少年”拉到正轨上来,笔者建议不妨从熊佳庆开始,掀起一场校园版的“打黑风暴”。

当然,我们对待校园暴力的这个“热血江湖”自然不可能像重庆打黑风暴,但有一点还是可以好好学习一下,那就是挖出这些有着暴力倾向少年背后的“保护伞”。孩子们之所以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错不在孩子本身,而是错在纵容和滋长这种暴力倾向的“保护伞”——家庭和社会。

家庭暴力的范围正在急剧扩张,前段时间,北京甚至出台规定,将家庭暴力纳入到出警的范围,也许我们看到了家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但最终影响和受伤害的还是可怜的孩子。除了直接的影响让孩子产生对暴力的崇拜之外,由此造成的家庭分裂等更是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更多的阴影,孤僻加上暴力,一个熊佳庆也许就在无意间“造就”了出来。

还有一个让校园变成热血江湖的原因是暴力的传播越来越泛滥,作为80年代的人,我们也曾崇拜古惑仔,但那是高中以后的事情。而现在的孩子,由于网络和影视的发达,兴许胎教的时候就开始受到暴力的熏陶。看看现在所谓的大片,有多少没有鲜血淋漓的镜头,没有血腥就没有卖点,这一点恐怕较之好莱坞而言“要进步得多”。

建议掀起一场校园版的“打黑风暴”,严打的对象不是有暴力的孩子,也不是充满网络暴力色彩的“屠熊会”,而是要先从这种暴力倾向的“保护伞开始”:家庭暴力者和暴力信息的传播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藏在“熊佳庆们”在校园里扩张的热血江湖。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