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张东宁 > 正文
人心惶惶的养老改革要谨慎
www.fjnet.cn?2009-10-27 11:13? 张东宁?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广东上海等5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经过去9个月,各地仍在调研、观望。受“越改越少”的认识影响,一些试点地区出现提前退休潮。专家表示,应把公务员的养老保障、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三者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周刊》10月26日)

老,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所以,才有了“养儿防老,退休养老”的种种与长者相关的想法、说法与做法。养老保障的改革也悄然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本来“大势所趋”的改革却“屡屡受挫”,“不成功便成仁”的改革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它的背后绝对又是一个令人沉思的社会纠结所在。

今天,刚刚看到一条类似的,却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的消息:由于经济状况的脆弱,和股票市场的衰退,目前有大约2/3的美国人决定将自己的退休时间推迟至少1年;其中,有大约27%的人估计要比预期的时间多工作至少5年。同样,处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同样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中国人为何就想着提前退休呢?是我们有先见之明,还是对经济大环境过于乐观了呢?

我想,人们绝对不是乐观过度的决策,而更多是惶恐之下的无奈之举吧!这样的惶恐,来自于已经公布于天下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正因为迟迟没有最终定案,才使人们更加担心。

其实,这确实是无奈之举,谁不想多工作几年,多赚一点积蓄!但改革声浪一出,大家其实都有了先见之明,改革前退休总比改革后更有利,这个“利”,无疑是退休金的多少,也是退休后生活质量的保证。从而,在事业单位里衍生出许多新的名词,如“内退”、“早退”等等;这些事业单位都在我们身边,比如说:火车站员工、教育系统的教授等等,亲朋好友的担忧也渐渐地影响着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以前的常识是:知识改变命运,于是都会努力学习,拼命想进事业单位;现在,离退休还早,又要面临改革,究竟何去何从?那现在,是应该去继续努力学习还是努力谋取一官半职呢?现在的大人其实与现在的孩子一样的烦恼。

与之相比,企业单位的命运也差不多。但与前两者相比,公务员的待遇就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了。从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热浪”就可以看出它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单从工资方面就可以保证一个“铁饭碗”了,再加上这样或那样的补贴、保障等,完全就是从“铁饭碗”向“金饭碗”的飞跃。

诚然,不能够缩小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公务员之间的待遇差距,是难以服众的,特别是有先见之明的中国人。如果真出现长者都早退了,年轻一辈者都去考公务员了。那中国阶层绝对会出现“断层”的危机。

改革还没有“动真格”是好事,至少还有考虑与挽回的余地。养老制度改革必须谨慎再谨慎,因为这是为全民谋的福利。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