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www.fjnet.cn?2009-10-21 09:56? 郭文斌?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数位专家发出惊人之语:现在大学教师最不愿意承接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10个科研人员难有一个。因为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很少有人去追究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率是多少。有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就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空对空”过关。(10月19日 《 中国青年报 》)

同样是科研项目,为何大学教师愿意接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而不愿意接企业的科研项目?道理很简单。企业是商家,不会将科研经费随意抛洒,他们要看到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种难度自然是较高的,没有真正的研究是不可能“过关”的。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只是看发表的论文,至于科研成果转化率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而有了论文,其背后的一串串“利益之果”却可以继续享受,大学教师自然懂得选择最有利自己的科研项目。

只看论文发表的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所带来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国家拨付的科研经费,说到底是纳税人的钱,钱花下去,不是让大学教师“自娱自乐”,不是让其发表论文算交差,更不是让其在“经费”和“发表论文”的快乐圈中游荡。

造成眼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不是大学教师的错,因为,评价标准出了差错。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发表论文数,因为SCI论文发表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这种“空对空”的标准,才使得大学教师乐于这种“自娱自乐”。

众所周知,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绝对不仅是让大学教师出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论文。应该是让其产生效益。毫无实际意义的论文,完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而只发表论文,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太容易了。他们只要花出很少一部分钱和精力,就能够发表论文,然后他们就可以随意支配科研经费了。

因此,要想让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出成果,就必须像企业的科研项目那样,看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标准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才不会使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