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地产业为何对“二次房改”失语
www.fjnet.cn?2009-10-20 08:44? 黎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10月18日媒体报道“住建部副部长牵头调研酝酿二次房改”,说是“一个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与改革发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关司局一把手参与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目的在于谋划下一步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10月19日下午,人民网等传媒的报道题目为:《住建部:中国无房产泡沫,否认二次房改》。在内地房价疯长的背景下,有关中央酝酿“二次房改”的传闻再起。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明确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住房目标仍然是住有所居。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是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

二次房改论,不论其正确性和可行性如何,总之是个很抓眼球的话题,至少可算作“行为艺术”没问题。我注意到,在嘈杂的舆论声中,地产业始终保持沉默和旁观,而在我看来,“此处无声胜有声”。

地产业的“大嘴”素来闻名于天下,出个题目或者抛个高论,往往搅得整个舆论场七上八下,多日素净不了。为什么他们对二次房改论群体失语?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和大众相比可谓老奸巨猾,他们看透了,但不好说、不便说,主要是用不着他们亲自说。

二次房改论对地产业理论上不利,但并无实际威胁,我想这是地产代表人物不出面直接反击的原因。实际上,要实现房市的合理与公平,并非仅是房政问题,房改力度再大也是没用的。这至少需要“土改”和财税改革、行政改革,而这样就不只是住建部一家的事,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和行业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动全身则最终瞎扯一场不了了之。地产界冷眼旁观,明白这不是理论问题,即便理论百分百正确,没有“谁的利益”这颗定盘星,什么理论之秤都是多余制造。

政府部门的人员扩张、掌控能力的增强、体制内利益均沾的分配现状,或者就叫“养官成就”,都是在既定方针造就的物质、实体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失去土地财政,不仅“豪华行政”无法可持续发展,“奢侈公仆”无法继续奢华,就连现有政绩和既得利益也无法保持。二次房改真要是“指向土地财政”的话,自有无数官员迎风而顶。既然看透土地财政乃权力之宝,失去它则是官场不能承受之重,房地产界的小老虎自然不必出来咆哮“你们与虎谋皮”。

身份也是官员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先生表示,明年只要中国的出口没有根本扭转态势,房地产业仍肩负保增长和保民生两大重任的话,房地产政策就不会有太大调整,但不排除微调的可能性。这里,加在房地产业肩膀上的“两大重任”,不就等于政府责任和国家目标么?房地产业光荣如此、重要如是,何须对不切实际的书呆子说三道四呢?

“春江水暖鸭先知”,两位官员迂回反击,“否认二次房改助力地产股领涨”。10月19日新闻:沪深B股周一早盘稍作调整后持续走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否认二次房改,在地产股集体扬升带动下,两市B指升至近一个月来的高点。

房地产业看透官场不说话,股市看了官场立马升降,大家看了官场就知道股市、房市和更多事态的走向,这“市场方向”和“市场经济”,倒也简明易行。二次房改论的始作俑者没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中国的“经济实学”,几乎都不在经济范畴之内。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