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 应该先向布什致敬
www.fjnet.cn?2009-10-10 08:43? 杨晓宇?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世界并未因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多了些和平,只是有些人多了些价值自慰,就如肯尼亚在奥巴马胜选之后全国放假一天以“庆祝奥巴马以及我们国家历史性成就”一样。引以为同道的,不见得是和平的力量,也许是关于和平一厢情愿的虚假想象。比如奥巴马的“无核世界的观念”,恐怕朝鲜与伊朗就不会认同,美国白宫发言人曾说过:“我们要让朝鲜明白:奥巴马将在阻止朝核问题上表现出坚决的态度,反对朝鲜核计划”,但金正日早已表达他的不相信:只要美国不停止对朝鲜的威胁政策,朝鲜就必须发展核武器。

诺贝尔奖走不出的欧美麦田怪圈,并不能让全人类相信康德所言的永久和平的存在。去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卢茨基斯就说,阿赫蒂萨里计划是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基础,由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打破了“和平秩序”。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大概也是欧美麦田里的“西方逻辑”。

至于本届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目前在大陆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台湾也只有1999年出版的《风中绿李》。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格伦德说,米勒获奖的原因主要是她以特别犀利的语言描述了在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故事非常沉重,同时他也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跨文化”的背景指向与视野过于狭窄的审美情趣,显然是一对矛盾体,尤使诺贝尔文学奖在令人“非常意外”的戏剧性上,有着沉重失落的悲剧性,这显然不是文化的跨界,而是文明后现代的闭锁。

当诺贝尔奖真成欧美麦田里的怪圈,人们将不能不带有对现代文明的迷惘。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