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医保联动制度真正无障碍
www.fjnet.cn?2009-10-10 08:23? 肖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近日出台政策,拟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医保定点机构的互认制度、异地就医医保费用代报销合作机制等,引起广泛关注。

具体制度设计我们难知其详,但方向性的选择和反思所透露的进步意义应予肯定。在长三角不同统筹地区参保的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各地应予以承认,合并计算;医保关系转移的对象也有界定:应是在转出地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因跨地区流动,医疗保险关系需随同转移,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这些表述和提法,指向民生福祉,逐步回归正确的路径。

异地就医已是目前中国之现实。随着人口流动加剧,退休的老人随子女异地居住,职员被派驻其他城市工作,大数量的农民工要进城寻求工作,越来越多的人都可能在异地就医中遇到麻烦。治疗的过程可能较快完成,但医疗费用的报销程序却极其繁琐,奔波于不同城市间,政策惠民性难免打折。从某种意义上说,异地就医所受到的困扰,影响社会福利框架的效用,而出台医疗保障转移、衔接的切实可行方案,形成统一的医疗信息网,已是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合理制度设计是改革的起点,但形诸文本的制度意见并不代表梦想的真正实现。尽管医保互认、异地就医医保代报销只是医改体系的内容之一,但其牵涉利益之复杂,改革难度之大和历史欠账之重,使得人们对其实际功用抱有审慎的态度。事实上,异地医保互认早已在一些地方试行,作为宣传层面的信息发布与民众亲身感受间仍存差距。以江苏为例,省内医保“一卡通”已经运行,但惠及面有限, 就诊卡片不兼容,联网运行有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年6月,海南也拟与广西、广东合作,建立基本医保联动制度,但缺乏具体时间表,至今不见有新的进展。

现在人们常有一种感叹:什么时候医保卡能像银行卡一样刷遍全省、刷遍全国。从专业性讲,一种负载金融功能,一种承担保障功能,二者未必能如此比较,但这代表大众意愿。人们不必也无须从专业角度出发,有便捷和舒心的具体愿望就已足够,而这正代表改革和政策行动的方向。无论是异地就医保障制度的制定者还是医院及其从业人员,大多认为医保互认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达至的目的,这里面涉及利益的权衡,也涉及各地具体操作上的配合等问题。另外,我国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政策不统一、待遇标准不一致,这也成为妨碍深化医保联动的阻力。

长三角地区每年异地就医不少于10万人次的流动量,其他地方有此需求的人也不在少数。毫无疑问,医保联动追求的正是“无障碍”,其所坚持的方向是让人们以省心省力的方式获得应当获得的权利与保障。长三角地区医保联动制度现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让各种意见充分呈现,尽可能多地考虑操作中或会遇到的问题,以形成可以稳步推进的时间表,当属必要。其他地方因地制宜,未必都要参照此一模式,但让异地就医的便捷不因社会情境不同、地域不同而分轩轾,这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