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肖隆平 > 正文
景区涨声依旧的背后是否有保护伞
www.fjnet.cn?2009-09-25 11:08?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临近“十一”黄金周,贵州、天津、云南、安徽等地多个景点门票纷纷涨价,涨幅有的达到70%。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景区首次大规模提价,也是发改委等部门2008年发布“限涨令”到期后的又一轮涨价风潮。今年8月27日,发改委明确规定旅游景点不得在国庆节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然而,一些景区仍然“顶风涨”,有的景区更是酝酿把涨价劲头延迟到节后(9月23日中广网)。

  “顶风涨”的背后,自然是一张利益关系网的铺陈结果。旅游业一直是某些地方财政收入的大户,比如旅游资源丰富的河南、甘肃、海南。河南省今年初出台《河南旅游业近期行动纲要》规定,到2011年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0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0%。甘肃省旅游收入逐年上涨,2007年该省旅游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4亿元多,占当年全省GDP的4.2%。而海南省更是在该省成为经济特区省以来的20年里,旅游收入翻了近60倍!

  这些收入是从哪来的?自然是从游客的钱包里掏出来的。当然,这不是抢来的,也不是夺来的,而是游客自愿掏的。如果物超所值地胡乱提高景区门票价格,这不就变成一种抢夺的行为了吗!退一步说,一些确实很值得人们游玩的地方,比如云南石林,安徽黄山这样的景区,不管游客反对而一味“顶风涨”则自然有管理者占有垄断性资源以掠夺性姿态对游客进行金钱抢掠的嫌疑。

  不过,这些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他们的行为还不是孤立的,而是背靠当地政府,背靠某些一把手——因为有他们的荫庇,就算是国家发改委查处也拿他没办法。这自然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么,事实上是不是存在这些现象呢?当然值得有关部门去调查清楚。从利益逻辑关系来说,这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旅游资源丰富的某省,如果其它资源不丰富,比如煤矿、石油或天然气等,工业也不发达,那么,该省的经济发展自然会把旅游放在首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宣传推广,以达到其实现旅游收入不断上升以填补财政空缺的目的。换句话说,这也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一把手当做获取政绩的利器。比如在业界推广很成功的景区,景区本身并不是很好,只是因为当地政府靠砸钱来宣传推广达到了某种影响效果。表面上看是一个地方在做形象宣传,是一个景区营销的成功案例,但其背后却是某个一把手获取“政治分”的工具而已。

  在这种想通过旅游收入来提高财政收入思想的主导下,很自然地会把一些地方“一把手”往最大化当地旅游资源,最大化门票价格的行动上推。出现如今这种“顶风涨”现象也就很自然了。所以,如果想让这种“顶风涨”现象消失,其办法也就是要让各级政府和官员对旅游资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开发(旅游资源)、正确地管理和经营已有的旅游景区(点)。(肖隆平)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