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最高检行贿查询全扩展与信息不对称
www.fjnet.cn?2009-09-14 08:43?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这世界真正的变化,总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真正深刻的期待,总像黎明一样静悄悄。

  9月1日,也许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从这一天起开始实施。新规定取消原来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由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这是一次不设限制的全扩展。与此同时呼应的,是人们对即将于9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或将对官员财产申报作出制度性安排,满心期待。

  反腐败成为“社会最期待处”的亮点,既是反腐败制度推进自身量变的累积,同时亦是反腐败因信息不对称所需要的对制度瓶颈之突破。

  最高检此次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暂行规定》作出修改,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录入和查询范围,取消原来仅在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和政府采购领域实行录入和查询的限制,亦来自于中共中央2008年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把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尤其是行贿行为作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最高检根据中央部署要求,认真总结三年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情况,认为取消行业领域限制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有了此次突破。

  纵然是查询范围不设限制的全扩展,但由于只是行贿犯罪档案的录入与查询,因此仍存在相应的信息不对称,从某种角度说,受贿犯罪档案与信息,并未得到彰显与注意。

  近段日子,媒体频频爆出的跨国公司贿赂中国官员与国企员工的商业贿赂案,可谓是现实给出的最好说明。7月28日,美国证交会公布了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行贿中国政府官员一事的行政诉讼档案文件,经国内媒体报道后,案件引起公众注意,但除被误传受贿的无锡市公安局发表声明澄清与此事无关外,文中所指的位于无锡市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并未对此事作出说明,也未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后来,国内媒体又爆出:由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文件获知,美国控制组件公司(CCI)在全球行贿,中石油、中海油、大唐电力等9家中国国企出现在涉嫌企业名单中。中海油随后对此予以否认,称公司的内部调查已结束,“结果显示没有员工收受贿赂”。8月底,经国资委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公布,“目前国资委查实的贿赂,有中石油下属公司的,但是这些公司都是中石油的三四级公司,最多的贿赂也不过七八千元人民币,连一万元都没有”,这与美国司法部起诉书公布的中石油员工两次受贿金额达166万元左右,相去甚远。此后,据媒体报道,中纪委对此案高度关注,组成调查组介入此案调查。

  不管案件的真相如何,国内媒体披露此类“墙内开花墙外处”的中国官员与国企员工受贿信息,多依靠查阅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公布的诉讼文件,国内查询,多不可得。而自2003年朗讯贿赂门以“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方式,引起舆论关注以来,大都只见事件雷声响,站出来澄清的官员和企业少之又少,更未见有相应主体与相应责任人受到追究处罚,如此,澄清当然也是没事找事、惹祸上身了。

  受贿信息的乏证与事后的乏力,反映了反腐败工作仍有不足及信息的不对称。就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来说,它是暴露官员受贿信息最大的基础、最有力的手段,这一制度久久未能施行,是反腐败中最大的信息不对称。打破这一“阳光”制度推行的阻力,是民心所向,更是于“社会最期待处”的清明政治决断。 (晓宇)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