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相声突围靠什么?
www.fjnet.cn?2009-09-11 15: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2006年郭德纲火了,2009年周立波带着他的“海派清口”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德云社、嘻哈包袱铺、新笑声客栈……各种相声俱乐部在全国各地纷纷“安营扎寨”,相声似乎又一次迎来了它的繁荣期。可仔细一看,除了这些被媒体捧红的“相声大腕”之外,真正被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经典相声段子几乎没有。俨然,相声已经从一门为劳苦人民服务的大众艺术变成了只被部分人所欣赏的小众艺术。

  有人认为相声这些年的不景气是由电视造成的。可是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电视的普及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相声的衰落并不应单纯地埋怨电视的发明。相声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没有好的相声剧本成为当今相声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相声流传至今,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在表演技法等方面已经几近完善。郭德纲就曾讽刺说:“中国的演出市场很好混,会一两段就可以走遍天下。”话虽偏激,但也道出了相声界的部分现实。可是单纯地重复前人的劳动成果,观众是肯定不会买账的。观众需要的是新鲜的、贴近生活的相声段子。于是相声剧本的创作就成了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相声为什么出不了好本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写相声剧本赚不到钱。“著书都为稻粱谋”,相声作家也要养家糊口。呕心沥血所创作的剧本却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自然会失去创作动力,进而纷纷改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创作人才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好的相声本子的稀缺。

  而从事相声创作的人员思想禁锢、畏首畏尾,一味地歌功颂德,则成为了当今相声无经典的另一大原因。讽刺乃是相声的最大特色,能够将对社会问题的针砭时弊化于轻松调侃之间,才是最大的幽默。近来,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上海滩颇为红火。信手拈来的时事并加以幽默评说,是周立波的拿手戏。而每天20多份报纸的阅读,则成了周立波的创作来源。相声要讽刺,当然不是无谓地谩骂和发牢骚,但也不能刻意回避现实,抛弃讽刺锋芒后哼哼哈哈的一团和气,相声何如飞机折翼?“海派清口”和相声虽不尽相同,可相声作家还是应该向周立波来取取经。

  中国现阶段的相声界似乎缺少一个像赵本山一样能够带动二人转发展的“领军人物”。郭德纲的横空出世,也顶多是震动了一下相声界,并没有真正地使相声振兴。但遍地开花的相声现状,至少可以保证艺术的多样性,不至于形成垄断。“酷口相声”就是相声界新兴的一朵奇葩。他们致力于相声的革新,打造了有别于传统相声的新说法。革新的结果能不能救中国相声,还不得而知,但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现如今的社会,还有一群年轻人关注着中国相声的命运,本来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我们应该鼓励像“酷口相声”这样的革新。如此路行不通,则可以退而求其他,只要有创新,中国相声一定会重塑辉煌!(武林丽)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