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北大校长“推荐制”当慎行
www.fjnet.cn?2009-09-08 09:08?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大概两月前,就有报道称北大正在酝酿新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但没过几天,北大就出来澄清,说这是媒体“捕风捉影”。而眼下这则新闻倒是让笔者明白前不久的“校长推荐制”是北大故意用来试探舆论的,这回便要动真格了。

  虽然推荐程序、考核标准等具体实施方案仍在研究制定中,但北大已决定明年自主招生时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试点实施“校长推荐制”。(9月7日《北京日报》)

  说实话,实施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上北大。听起来就让人犯嘀咕。以前上学要看成绩单,成绩好的同学优先,保证升学率;后来发展到上学看家长的腰包,家长腰包鼓的优先,保证经济效益;再后来似乎更升一级,铜川一中却要考察学生父母的工作单位——只招政府机关子女。现在倒好,上大学就看校长的脸色了。再看看附在这则新闻后面的一个调查:高校招生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可行吗?数据显示,支持和反对人数约为1:6。这个结果无非说明多数人像笔者一样,对“校长推荐制”可行性都抱有很大的质疑:

  其一,校长可否都掌握了识“千里马”的技术?一些校长长期位居官位而疏于学教一线,他是否具备推荐优秀学生的能力实在值得怀疑。进而言之,校长有权推荐学生,而谁来“推荐”这个校长?这个校长在具有推荐权之前是否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如果学生普遍对校长能否公正地推荐优秀人才存在广泛的质疑,其推荐结果必然伤害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其二,校长会不会拿着“推荐权”去媚权或媚钱?这个环节若处理不好,笔者真的很担心这个“推荐权”正好给部分正企图或已经习惯“出卖”本该公平的教育权去以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校长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寻租机会”——像铜川一中只招公务员子女一样,校长推荐制会不会导致北大自主招生只招公务员子女或有钱人?

  其三,即便中学校长们公正无私,但推荐标准何在?是依据高考分数还是依据师生口碑,抑或依据校长个人喜好?显然,如果没有一个较明确的推荐标准,这样下放“招生权”容易为难校长不说,推荐结果自然也难以服众。

  其四,推荐程序和推荐名额究竟如何形成?是的,每个中学校长都有推荐权。但推荐权怎样才能较公平地分配给各校长,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如何权衡?这些问题都相当棘手。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笔者相信不少学生和学校都会反感这样的招生方式。

  笔者以为,既然推荐程序、考核标准等具体实施方案还在研究制定阶段,既然还没有创立一套合理的校长推荐制,北大最好还是不要轻言校长推荐制,更不要随便把某个地方作为试验点,它毕竟关系一方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极易人为制造一些腐败源头;处理不好,伤害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邓昌发)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