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侯文学 > 正文
不能把"择差教育"变成"施暴教育"
www.fjnet.cn?2009-08-24 07:5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湖北省宜昌市14岁学生姚健,因喜欢看小说、玩游戏、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培养意志品质,暑期被父母送进当地的“海天培训基地”进行拓展训练,其中一项内容是步行到70多公里外的当阳市。不料,5日早上姚军却接到噩耗——孩子已经死亡。8月21日,当阳警方送来的鉴定证明:姚健生前遭受他人暴力作用,造成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挤压综合征,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原来,因为姚建跟不上队伍,被8名教官殴打致死。(见2009年8月23日《楚天都市报》)看来,对海天之类的培训机构,确实需要认真进行整治了。

  近期以来,一些对“问题少年”进行教育的训练营和培训机构,屡屡发生命案:8月1日,在交了7000元学费后,16岁“网瘾少年”邓森山被父亲送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不料,饱受关禁闭、教官殴打的邓森山于8月2日出现呕吐现象,随之送医不治身亡;8月4日,在成都打工的李淑兵女士将14岁的儿子亮亮(化名)送到“中国反传统教育全才培训机构”所属的位于四川中江县中兴镇的“野猪培训基地”,但8天后她看到的却是遍体鳞伤的孩子,以及一纸病危通知书;位于广州南沙的“起航拯救训练营”,收了7个班的“问题少年”,每月学费6000元。这个训练营教育学的方法,也是采取“魔鬼式”训练方法,即教官们让学员做俯卧撑、蛙跳,用木棍、竹条抽打,拳打脚踢……当然,这些训练营和培训基地无一例外地被取缔,打死人的责任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其教训是深刻的。

  对“问题少年”进行集中教育,以达到改变他们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择差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源于江苏人徐向阳创办的教育工作室,是针对“差生”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教育方式,比如强调先做人、再成才,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孝敬父母、挫折训练等。然而,上面那些形形色色的训练营和培训机构所以频频出状况,甚至酿成命案,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混乱。他们把权力下放给教官,并将体罚、关禁闭、打骂学员当成教育的主要方法,不仅会让学员产生逆反心理,也难以达到改变差生的目的,甚至还会导致损害学员身心健康等严重后果。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员素质太差。按理说,这些训练营和培训机构应该选用具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员,把善于同学员沟通引导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但事实是,许多教官并不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背景,甚至混有社会闲杂人员。这样的教员队伍,怎能保证不出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监管不到位。以在校中小学学生为对象的训练营和培训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把住准入关,其培训计划、培训目标、机构负责人和教员都须事先审查,不具备资格的就不能让他们开展培训,同时还须强化跟踪监督,不能出了问题后才予以取缔。

  中小学生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择差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补充,不仅为民办教育机构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体现了对“差生”的人文关怀。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在支持的同时强化监管,不能把“择差教育”教育再变成“施暴教育”了。(侯文学)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