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白雪的马拉松金牌是个孤单的点缀
www.fjnet.cn?2009-08-24 08:47?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白雪冲向终点  新闻图片

  北京时间8月23日下午,第12届田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产生了最后的冠军得主,20岁的中国小将白雪以2小时25分15秒摘得了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这也是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世锦赛、奥运会级别的马拉松世界冠军。另两位中国选手周春秀和朱晓琳也获得了第4、5名,日本选手尾崎好美摘得银牌,铜牌则被埃塞俄比亚的梅尔吉亚获得。

  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高亢激昂的国歌声中,每个中华儿女此时都热血沸腾,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在田径世锦赛的这些比赛日子里,我们总算等到了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中国人再次站到了冠军领奖台上,他不是第一个世锦赛冠军,也不是第一个田径世锦赛冠军。而她创造了历史,填补了一项空白,为中国迎来了第一枚马拉松世锦赛冠军,这个零的突破,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夺得这枚金牌,出乎意料。在最后时刻,眼看中国队就要挂零,无金牌进账,铩羽而归,抱憾柏林时。马拉松项目却上演中国奇迹,夺得一枚计划外的金牌,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喜出望外。

  在比赛结束后,不少采访和媒体报道却变成了计划内的事情。此时,金牌已进入囊中,随你如何演说,都是有理有据,振振有辞,活灵活现。但是,细心的读者仔细察看出征之前的一些报道,就可以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竭尽全力去拼博,发挥最好的水平。”而那些豪言壮语却鲜有人敢于亮出了。不是非要流露出不可一世的自信,而是起码的夺冠与夺金点少得可怜,我们总喜欢用“重在参与”来敷衍媒体,为自己开脱。夺得孤单的一枚金牌,为中国田径的世锦赛之旅带来一抹闪光,成为一个点缀。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要问自己:中国离体育强国有多远?

  得田径者,得天下。在奥运会上,要独霸天下,在田径项目上斩金夺银才是重要的场所。从当年的马家军惊艳田径赛场,在中长跑项目中抢金夺银,得以证实,泱泱大国的体育实力在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而进步,一举打破不少光说不练、尽耍嘴皮子的所谓专家言论:“中国人不适合田径项目”的言论;刘翔的不断超越,包揽110米栏三大赛冠军时,又一次击破黄皮肤的人种在速度上不及美洲的黑人选手的论断。白雪获得马拉松的金牌,再一次论断中国人在耐力上也可以做到最好,也可以是世界第一。上述的一次次超越,一次次向全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基础体育在不断进步,而是一次次击碎自己的不自信,民族文化中慵懒、怯弱的一面,以及体育机制中的一些弊端。

  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已经封存在奥运历史中,在自己门口的比赛中,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体育竞技水平,依然是一个体育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的水平,靠举国体制而发展起来的竞技态势。正如我国不少体育官员自己体察的一样:中国还不是体育强国,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体育强国的展示,基础项目的多点开花,群体项目多面出击,专业项目频频闪耀,而我们出现的却是自己的特色项目,专业项目的独树一帜,而基础项目的田径和群体项目的集体沉沦,金牌的数量不能掩盖体育发展的真实现状,以及民众的体育锻炼热情与场所的缺乏,学校体育成为一个附庸,以及众多现实阻碍着体育大众化、全民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五星红旗要在一次次的田径赛场升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种论”被打破,为自己寻找的借口一次次被挑破,说明不是别人太强大,黑种人的基因有多么优越,而是我们自己不够努力。我们的基础体育的培养体制,我们的培训水平,我们的环境都在制约着高水平的田径选手的涌现。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苗子,而是缺乏更好的训练方法,尤其是先进的科学方法。我们期待更多的惊喜,希望出现冠军审美疲劳,而不是一个点缀。 (娄义华)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