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侯文学 > 正文
《西藏一年》为何会赢得西方观众?
www.fjnet.cn?2009-08-12 16:18?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地平线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制作的5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在央视于今年7月下旬登陆之前,已于2008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过3次,创造了收视佳绩,之后又在美、加、法、德、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映,并打动了西方观众。(见2009年8月7日《世界新闻报》)《西藏一年》的拍摄成功说明:我们不仅需要向西方宣传我国对西藏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更需要让西方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

  《西藏一年》所以会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关键在于编导者是站在人类学角度观察西藏。担任该片总监制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本身就是一位人类学者。他告诉记者,这部片子是采取西方独立制片模式制作的,拍摄采用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即调查者融入到被调查者当中,拍摄也没有任何脚本,完全是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在走。伦敦大学教授维特斯对影片完整地看了两遍,他说“我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让我了解到西藏尚不发达但充满魅力的古镇生活。”这大概是西方观众喜爱这部影片一个重要原因。

  《西藏一年》所以会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也在于它反映了西藏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该片在2006年立项,摄制组成员及专家于同年夏季赶赴西藏古镇江孜拍摄。经过长达一年深入生活,摄制组记录下了8个普通西藏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原貌,其中夹杂着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的冲突。例如,影片中一个西藏妇女马上要生孩子了,但她却不愿意接受城里医生的建议,而是更相信民间法师。家住西伦敦的乔维尔女士观看这部纪录片后说,要真实地了解西藏,还是要长时间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西藏一年》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体会。

  《西藏一年》所以会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还在于它不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这部纪录片没有预设立场,摆脱了民族、宗教等问题上的困扰,集中展示了现代西藏社会形形色色的冲突,展示了西藏在发展进步中的不足。这是因为,藏族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具有人类的共性,但作为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西藏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部分,也有不相适应的部分。格勒说:“西藏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落后不是当代西藏的全貌,将西藏定性为原始封闭的‘香格里拉’,只是西方社会的一厢情愿”。这正是这部纪录片通过打动人心的故事,希望达到的效果。

  坚持“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必由之路。5集纪录片《西藏一年》之所以既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该从这部影片的创中受到启发。(侯文学)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