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肖隆平 > 正文
信用卡是银行监管漏洞标签
www.fjnet.cn?2009-08-11 16:2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许小姐和几个同事一起申请了一张农行的香港旅游信用卡,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了,始终没有消息。许小姐后来了解到,她和同事的申请在支行就没通过。“由于申请表上的单位名称没有写全,和单位的收入证明上面盖的公章有点出入。”负责办理的农行客户经理尹先生解释道(8月9日《华夏时报》)。

  信用卡似乎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前卫和银行发卡荣誉的象征,而不是一种可能坏账,银行监管漏洞的反映。当然,像上述许小姐所遇到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因为银行机构似乎已经对信用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察觉,于是,在信用卡申请程序上变得更为严格起来。但这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或者说亡羊补牢为时晚否?

  据金融研究机构银率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用卡增长率为5.7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3%,约为2008年一季度信用卡增长率的1/3。然而,尽管信用卡的增长速度慢下来了,但信用卡的坏账率却已经达到了49.7亿元,同比增加了133%。与此同时,坏账的增长速度仍然十分迅速。

  这体现在一个个个案上是怎么回事呢?拿笔者所知道的两个个案来看,甲有信用卡数张,也许有人要问,他办这么多信用卡干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要用银行的钱来享受”。享受完了甲一般会把卡扔掉,再办别的行的卡。甲就是个典型的蛀虫,因为他挣不到足够给自己花的钱,但却忍不住花钱。乙也有数张信用卡,不过,乙办这么多信用卡的用途跟甲大不一样,乙是用来做风险投资。如果投资赚了钱,那就及时用现金还该行的帐;如果亏了,那就用别的行的信用卡来还——依此可以类推。

  像甲和乙这样通过信用卡借银行的钱来满足自己某种金钱欲求的行为,在全国有多少呢?这或许无法知晓,但从49.7亿元的坏账率来看,这个数字应该不小。当然,像甲这样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而已,而像乙这样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但像今年年初南京公安机关查破的一起利用信用卡套取银行贷款达10万元的犯罪行为——这样的行为又有多少呢?这或许很能说明银行的监管的问题!

  面对信用卡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各大行现今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申请资格审查措施,但一些荒唐的行为仍然在继续上演,比如工行、中行虽然有一些规定会让很多(无还债能力的)人无法申请到他们的信用卡,但是有一个条件——如果办理有其他行信用卡,那么信用卡就可照办不误——这必定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笔者以为,银行若是想避免坏账率继续迅速膨胀,那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搞出一些荒唐的行为,让监管措施真正发挥出效应!(肖隆平)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