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李振忠 > 正文
“温和腐败”只是赵仕永的一块遮羞布
www.fjnet.cn?2009-08-05 16:29?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8月4日《检察日报》报道: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

  我不知道“温和腐败”这个词赵仕永是怎么想出来的?大约他自己觉得是一个优秀干部,能人官员,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发展与实惠,然后收了钱,才觉得自己的腐败与其他恶官恶僚不一样,也进而想出了这么一个新名词叫作“温和腐败”。

  然而,赵仕永错了,“温和腐败”才是大多数腐败干部的常态。

  大多数腐败官僚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的,比方说刘青山张子善之流,他们曾经是人民的功臣,国家的栋梁,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过血,立过功。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人民的反面,成为罪人,其腐败行为昭昭。

  对比于刘青山、张子善之流,赵仕永为一县名臣、功臣,其功劳却远远不如刘青山、张子善,然而他却敢于说自己是在“做好事”的前提下收受贿赂,其骄气傲气可鉴。难道你比这些被法办的真正功臣有得一比吗?因此说,赵仕永千万别拿自己的“功劳”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开脱。

  退一步讲,哪个官僚没有点“功劳”?有些功劳是虚的造的假的,但也可以称之为“功劳”,没有一点功劳而被提拔的干部几乎是没有的。有功劳而可腐败可受贿,这是哪家的逻辑?

  再看看赵仕永的嘴脸吧,他为了收受贿赂的名正言顺,不断为潜在的行贿者创造条件,然后才顺理成章的收受贿赂,这不是给人挖坑吗?赵仕永认为:“县委书记去哪家企业调研,说明这家企业是县委书记关注的,各有关单位对该企业的优惠政策都会相继出台。等这家企业发展上去了,有了好效益,自然就会给关心它的领导送好处。”他去企业调研,原来是为自己收受贿赂埋下伏笔,而一旦这家企业真的不懂事而不给自己送钱送好处呢,则肯定没有好下场,卡脖子使绊子等手段随后就来,这恐怕又是贪官污吏经常使用的手段。

  由以上分析看来,赵仕永既非腐败的君子,也非明取的好汉,而是一个十足的下三烂式的腐败分子。他所有的托词,不过是给自己披了一件“情有可原”的遮羞布。而其实质,是与其他任何一个贪官污吏毫无二致的。而所谓的“法盲”,说他生活在月球上火星上有人相信他可能会是个法盲,但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是法盲,则恐怕还是为了开脱罪责的又一层遮羞布罢了。

  我收钱是社会正常的“潜规则”;我有报销的便利条件,现在当官的都这样做,正常。这两个“正常”,其实正是一种官场以及贪官污吏的常态,赵仕永遮羞布的假话之外,只有这两句是实话。这两句实话,才是最令人恐怖的。(李振忠)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