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对“水果门”不能“自我清白假定”
www.fjnet.cn?2009-07-15 08:12? ?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一个关于号称“广东省妇联单位家庭杂志社以‘吃水果’名义开出100多万元虚假发票”的帖子被热传于各大网络论坛。广东省妇联和家庭杂志社的有关负责人正面回应网络传闻称:本单位是该省第一批“阳光财务”试点单位,都在有关部门的掌控之中,百万元吃水果绝不可能。胡乱地冠以“妇联水果门”对妇联并不公平。认为那是极个别人对“家庭”的故意诬陷,将准备向网站发出律师函。(7月14日《羊城晚报》)

  自从去年底“出国考察费用清单”后,受到这起网络监督案例的激励,网络掀起了一股曝光灰色费用清单的潮流,有不少成功的监督,比如浙江东阳审计部门的按摩清单,广州海事法院的畸高考察清单,也有来源不明或查无实据的传言。比如“山东聊城某燃气公司的公关维护计划”,该公司很快发表声明称绝无此计划,并向当地公安局报警。此次网络曝出的“妇联水果门”,不能排除也是一种查无实据的传言。可贵的是,不少网友并没有被这个不明来源的网帖所预设的判断和情绪感染,而是理性地质疑网帖的真实性。

  相比之下,涉事的广东妇联就有点不理性了,称“百万元吃水果绝不可能”——笔者想问的是,尚没有对发票的真假和事件的真相进行翔实的调查,尚没有拿出证据证明那些发票纯系捏造,怎么就断言“百万元吃水果绝不可能”呢?

  妇联称“百万吃水果绝不可能”的理由是:妇联是广东第一批“阳光财务”试点单位,哪怕是几块钱的报销都有出处,并且都在有关部门的掌控之中。此外,有关部门年年都会对妇联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但这种制度设置和防腐设计,并不能证明百万吃水果就不可能。试问被曝光的既有财政腐败事件中,比如东阳审计局、广东海事法院等等,有几家单位不标榜自己财务的公开和透明,可那只是纸面上的阳光。实际上由于纳税人监管的缺位,“阳光财务”制度有时形同虚设,相反,“阳光财务”倒经常成为一些部门滥花纳税人钱财的遮羞布,制度形同虚设之下,再荒唐的消费都可能发生,何况百万元吃水果。

  倒不是说广东妇联及其下属部门也是如此,只是说,不要对那些形式上的制度那么充满自信——制度是一回事,而现实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妇联及其所属单位的领导并没有开这样的发票,但并不能保证下属也没有开这样的发票。并不能排除这些发票是有人借领导的名义和单位的借口所开,既有丑闻中并不乏这样的案例。广东妇联应对发票作深入的调查,不要轻易断言“绝不可能”。

  一些部门在遭遇网络指控时,习惯性地以“自我清白假定”的逻辑回应舆论:不管你指控什么,首先假定自己是清白的,假定一切源于别人的造谣——出国考察清单曝光后,温州有关部门也言辞凿凿、态度强硬地表示是谣传,考察的官员绝没有做不该做的事。可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并没有造谣,考察确实违纪了。

  因此,相关部门应有“宁可信其有”的姿态和“有问题推定”的逻辑去调查,而不能先假定自己的清白。(曹林)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