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黄朝峰 > 正文
拿什么拯救中国大学生的形象?
www.fjnet.cn?2009-07-14 07:55?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警察在清点嫌疑人藏在黑包中的现金

  “大学生”三个字已经腐败变质,臭不可闻。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连上网络,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是铺天盖地,跳楼自杀,抢劫杀人,卖淫嫖娼,最近的就是大学生“毕业扔”,现在又加了一条“大学生抢银行”。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南侧中国银行内,一名男生挟持一男一女两名人质,抢劫银行近10万现金,并将女孩颈部和手腕划伤。男生得手后,将钱藏在学校西门外树丛中逃跑,5小时后在五道口一超市门口落网。(7月13日 《京华时报》)   

  根据新闻报道,这名大学生抢银行的原因是“觉得花父母钱不能毕业,心里难过,加上手头没钱,所以琢磨抢劫”,说明他对父母有愧疚之心,除了留级,他还因为考试违纪被学校处分。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能踩好点之后顺利从银行里抢到钱并脱身,劫持、抢钱、藏钱、换装一气呵成,尽管五小时后被抓,但是足见他智商不低。   

  不知道他做出抢银行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后果?是不计后果还是心存侥幸?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大学生抢银行”已经是既成事实,它将为“大学生”的名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学生”在迈向妖魔化的道路上又跨进了一大步!   

  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被玷污的大学生形象了并不代表大学生真的堕落了。   

  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大学生的形象其实是被少数人破坏掉的;另一方面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它们喜欢用显微镜找,用放大镜看,将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不利的一面;第三方面,大学对大学生形象的破坏负有最直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对特殊学生缺乏特殊关注,新闻中抢银行的大学生留级几次又受处分,学校就更应该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准备抢银行肯定蓄谋已久,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发现苗头和通报情况?   

  我们从来不缺少大学生的正面典型,比如义无反顾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带妹妹坚强读书的大学生洪战辉,千里献血的大学生毛陈冰等等,可是再多的典型能否还原“大学生”三个字在人们心中闪光形象?(黄朝峰)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