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靖普 > 正文
当心“门当户对”的新马甲
www.fjnet.cn?2009-05-06 08:08?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儿女婚嫁是大事,身为家长为之操心费神是人之常情,毕竟孩子的阅历不深,好歹有大人多把一道关,他们有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是,凡事都须有度。相信多数家长们都不会糊涂,无论是选女婿,还是找儿媳妇,一切都该以孩子的意愿为准,因为伴随孩子到老的将不是父母,而是他们正在寻觅的另一半。

  据《南京晨报》5月4日报道,五一期间,南京市第五届公务员相亲会在雨花台景区举行,有一张征婚卡片很“直白”:父母是公务员,儿子是公务员,儿子的女朋友必须是公务员!不少拉着女儿来应征的家人对此发表了议论,“公务员之家找儿媳妇,非公务员免谈。”

  这张卡片上的内容出自谁手?儿子的主意,还是父母的主张?或者二者皆有?其实,答案不重要,关键之处在于这张卡片上清白无误地传递出了:公务员之家,选儿媳妇一定要“门当户对”的可怕信号。不是吗?干嘛非得因为父母是公务员,儿子也是,就要求儿媳妇也必须是?尽管可以理解为要求“志趣相投”,但这未免过于牵强和苍白了。公务员干的是革命工作,非公务员的女子即就从事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但两者仍然是志不同,道不合?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嘛。

  依我看,“选儿媳妇非公务员免谈”是一种久违了的阶层偏见。尽管曾经被描绘成“进门须万里挑一,入门当战战兢兢”的“可怜像”,但事实是,再一般的公务员其身份、地位以及福利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比老百姓高过一头。更何况,这些还是明面上的实惠,更有些变了色的、暧昧的好处那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说穿了,其实这家要找的正是这些附加于公务员身后的诸多益处。

  谁都知道,因为不少人间的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是它,故尔“门当户对”早就被判定为应该鞭笞和摒弃的陈规陋习。可就是这样的屡被诟病的昔日糟粕如今非但没有寿终正寝,居然又被身居高位者换过“马甲”后堂皇登场,其负面影响与讲求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之间将如何调和?这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显然,类似“选儿媳非公务员免谈”的事情多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地位与身份就愈发泾渭分明,贫富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此外,更深层次的恐怕还有,像“门当户对”这样的旧思想被人“重新包装”之后粉墨亮相时,其对大众精神世界的污染以及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对此必须加以认真追讨。

  末了,还想对“拉着女儿应征的家长们”讲几句。若还相信“门当户对”,那你也不必对那则征婚广告发表牢骚,因为你跑错了地方。若是不信,其实也不必盯着“公务员”不松眼睛,须知道原本天下好男儿比比皆是。总之,让非公务员免谈的人去找“公务员”谈好了,咱的孩子不痴不傻,两行正路行走,难道还怕没有好的归宿?(靖普)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