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梁萍 > 正文
饱受质疑的道德模范会被学习吗?
www.fjnet.cn?2009-04-27 08:16?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仙桃市今年评选出的一名道德模范的事迹,遭网民近万人次的发帖质疑,昨日,记者特地赶赴仙桃调查。当事人称,虽然评奖事迹确有出入,但自己配得上“道德模范”的称号。(4月24日《楚天都市报》)

  据新华社4月20日消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8周年。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央文明委决定今年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

  当《关于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通知》发出后,《人民日报》对此于4月21日及时发表了题为《道德与文明同行》的评论员文章。文章其中说:这次评选活动要求充分体现群众性,立足于社区、企业、村镇等基层单位,做到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推选出群众身边看得见、过得硬、学得到的先进人物,通过褒奖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促进、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道德水平。

  地方道德模范,虽然不一定会是全国道德模范。因为,山外青山楼外搂而人外有人。但是,全国道德模范一定是地方的道德模范。因为,全国道德模范来自于基层,其是经过地方层层严格选拔而上来的。所以,无论是地方道德模范也好,全国道德模范也罢,其评选的规则或要求等应该是一样的。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道德模范要过得硬。这一点说明,道德模范是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而得以认可的。因此,最终评出的道德模范,应该是尽量少有争议,甚至是没有争议的。而仙桃市今年评选出的这一名道德模范,却遭到人们的质疑,而且在区域内所质疑的人数,目前仅仅于网民中就有近万人次。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评出的这种道德模范算是过硬的吗?模范是评出来让人们学习的,而其的名副其实性却被人们所质疑。而且,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其本人也称自己的评奖事迹有出入。于是,这就应证了质疑并非是捕风捉影或无中生有。当然,其接踵而来的就是人们的质疑开始陆续升级为反对了,甚至将整个评选活动的真实、公正及权威性等完全撕裂了。于是,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作用或意义就荡然无存而适得其反了。如此结果,还不如不评而平静。如此结果,岂不算为是一种瞎乱的折腾吗?

  道德模范是先进人物,而先进人物必有先进的事迹。并且,活动组织方应按要求而确保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活动组织方要慎重从事,并有章可循和按章而行。而仙桃市这次对道德模范却似乎是出现了一些“失误”。

  我们知道,道德模范评选的正确“方向”应该是先看事而后定人。从报道来看,而其却是先将人“入围候选人”后,再才去找的事。尤其是这位道德模范的主要或关键事迹,其也是在入围后当地电视台去学校寻找素材时,在操场于几个学生口中“偶然”了解到的。当然,幸好有“料”,而且其“料”也颇有几份真实和几份感动。所以,尽管做法有违先后,但是退步于某种程度而言,“亡羊补牢”也不是不可的。只要“找”的事迹不是杜撰而编造的以及不具一定“份量”的。当然,这种做法还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在经过一定审核而确定道德模范的入围候选人后,接下来将是进行更严格的评比审核和公示工作。尤其公示过程是评选活动中必不可缺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其可起到群众监督和让群众也来评选的等等作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可将群众的不同看法或质疑等在评选决定之前反映出来,而让最终的结果得到群众的认同或认可。而仙桃市近万人次的质疑,其是发生在当地道德模范被决定而“木已成舟”的评出之后。于是,我们不得不怀疑之前是如何公示的?甚至有没有做公示呢?

  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而且,所推选出的道德模范应是群众身边看得见、过得硬、学得到的先进人物。所以,无论如何?仙桃市这次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却受到群众如潮的质疑,甚至在道德模范的“受伤”问题上因“有出入”而闹出了近似荒唐的笑话。这能不说是一次很失败的评选活动吗?甚至有“儿戏”之嫌而藐视了道德模范评选的权威,更低贬了道德模范真正可敬、可信、可亲、可学的价值或作用等。当然,也让其被质疑的道德模范很受伤,因为如果有一说一,其主体的事迹或许也真的够上“道德模范”的这个荣誉称号。而很遗憾,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置其于了风口浪尖之上而困于尴尬或是非之中。

  敬重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做道德模范。眼下,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也已启动,我们不希望有如仙桃市之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因为社会在何时何地都需要更多的道德模范,当然人民群众中也真正有不计其数的道德模范。(梁萍)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