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对官员博客的不同看法
www.fjnet.cn?2009-04-23 09:22?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最近在新华网开设了个人博客。据说,他是司法与政法系统中首个开设博客的新闻发言人。对于为什么开博,孙军工说是新华网工作人员的建议,“主要是因为有网友问什么方式可以和我取得联系”。

  与网友沟通,就是与百姓沟通,这一点想来没有疑义。

  博客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沟通方式吧,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博。但老实说,我对此有一点不同看法。首先,这种博客貌似姓私,实际上还是姓公。道理很简单,官员博主没处在那个位置上,是不会有网友想到要和他沟通的;而网友和他沟通的内容,一定是关于他的职务范围的内容,咨询,要求释疑解惑,反映呼声等等。其次,官员博主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使之不大可能在公开场合还能存在私人声音。对更新频率以及主要的发布内容,孙军工表示目前尚未详细考虑,“但肯定是介于官方和私人之间,我的底线是坚持不说假话,但也不能保证网友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答”。介于官方和私人之间,在我看来是不大可能的。身份的前提,会令他无论说些什么,人们都会往官方色彩方面去联想。这样的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官员博客发出的声音,就很容易模糊公、私之间的界限。

  一度沸沸扬扬的“周老虎”事件,已经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那位“挺虎派”的代言人关克先生,就是以自己的博客作为主阵地的。事后他受到行政撤职处分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开设个人博客,参与争论,是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但当事件进行之时,你就很难分辨他的声音究竟是官方的,还是个人的。鉴于当时官方的实际态度恰与民间意见极其相左,人们就有理由认为,作为信息中心主任的他,代表的就是官方。官员应当多上博客上去遛遛,广泛浏览民意,而不是赤裸裸地自己上阵。《三国演义》里有“许褚裸衣斗马超”,值得一提。因为杀得性起,许褚索性“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来与马超决战”;结果混乱当中,许褚“臂中两箭”。清人毛宗岗在评点此节时嘲笑道:“谁叫你赤膊?”就算关克是替罪羊吧,我们也要说他“谁叫你开博”了。

  设立新闻发言人今天成了普遍现象,设立的目的应该就是最重要的公开以及沟通了,有什么东西在公开场合讲不出、讲不完,还要到“私下”里去讲呢?难道会上只讲官话、“私下”里才讲“民话”?官方以私人博客的形式和网友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以往沟通方式的证否,也显得新的亦公亦私且又非公非私的沟通形式,很有一点羞答答。因此,我倒是觉得,应当禁止官员开博,以免因为他们博客上的言论淆乱视听,或者无端端地引起争议。这方面的例子不是没有,也不是个别。孙军工说,最高院已经在考虑开通公众邮箱,以全面收集民意。这才是正途。只要沟通民意的方式不是流于形式,不是敷衍了事,是不愁听不到真实声音的。 (潮白)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