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2日表示,世界大国将在莫斯科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中向伊朗提出“非常清晰的路线”,以打破会谈的僵局。

希拉里称,如果伊朗真心实意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伊核谈判六方已为其准备好了一条可行、清晰的道路,该计划需要双方都做出实际行动。

希拉里表示,她确信伊朗目前面临重重压力,各国将对伊朗如何做出回应拭目以待。

而伊朗外交部12日表示,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能否成功取决于西方国家。若西方国家愿意承认伊朗的权利,莫斯科会谈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核问题谈判副代表巴盖里10日说,西方国家此前未能如期履行与伊朗达成的协议,从而导致伊核问题谈判进程被拖延。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伊通社报道,俄罗斯驻伊朗大使列万贾格利亚12日在提到俄罗斯强调伊朗拥有和平使用核能源的权利时说,俄罗斯官员将努力使伊朗核问题莫斯科会谈取得积极成果。

他说,核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几轮简短的会谈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俄罗斯将努力使莫斯科会谈取得积极的成果。

他表示,俄罗斯在会谈正式举行前将和伊朗官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他还强调俄罗斯关于莫斯科会谈的立场是原则性的,也是不变的。

人民网布鲁塞尔6月12日电 (记者 孙天仁)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发言人11日就伊核问题发表声明称,阿什顿当天下午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举行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会谈,双方同意就阿什顿代表六国向伊朗提出新方案展开讨论。阿什顿向伊朗方面表示,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已做好准备,关于伊朗在巴格达对话中提出的问题,六国将作出回应。

  据了解,阿什顿在与贾利利通电话前还与六国代表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了会谈,为在莫斯科举行的下一轮对话做准备。

  5月23日至24日伊朗与六国在巴格达举行了对话,阿什顿代表六国向伊朗提出新方案,包括伊朗停止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作为交换,伊朗将获得生产医用同位素的铀、民用飞机零部件以及一些参与核安全合作的机会。

  欧盟方面认为新方案能解决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纯属和平性质的关切。

  分析认为,新方案虽然承诺给予伊朗“回报”,但毕竟无法满足伊朗要求西方国家解除制裁的核心诉求。伊朗在巴格达对话中还提出的自己的“五点建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8日在维也纳与伊朗就核问题举行了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这给伊朗核问题六国及欧盟与伊朗新一轮对话增添了阴影。不过欧洲媒体认为,伊朗表示对新方案有兴趣,可以说伊核谈判取得了小小的突破。

新华网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冉维易爱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1日发表声明宣布,鉴于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等7个经济体已经大幅减少进口伊朗原油,美国将对它们免予制裁。

希拉里·克林顿在声明中说,这7个经济体包括印度、土耳其、韩国、南非、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台湾。她说,美国希望通过减少伊朗石油出口向其领导人发出明确信息:若不能采取切实步骤消除国际社会的忧虑,伊朗将被更加孤立并面临更大压力。

希拉里·克林顿重申了美国对使用“双轨政策”的承诺,即外交和制裁手段并用。她最后敦促伊朗在莫斯科举行的新一轮核谈判中采取切实步骤,消除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的担忧。六国和伊朗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将于本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举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年底签署法案,把伊朗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纳入制裁范围,允许对与伊朗央行结算石油进口费用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法案同时准许对大幅度减少进口伊朗原油国家的金融机构免予制裁。

美国曾在3月宣布首批免受制裁的11个国家,它们分别是:日本、比利时、英国、捷克、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波兰和西班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1日说,中方希望伊核问题各方能够进一步体现灵活务实态度,照顾彼此关切,通过对话寻求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外媒报道,伊朗核谈代表阿里·巴盖里10日警告说,计划在本月举行的莫斯科伊核会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而暂停。

巴盖里在致欧盟高级官员施密德的信中抱怨说,原定于本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伊核问题新一轮谈判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而暂停。此前,伊朗方面曾要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阿斯顿组织相关专家为下一轮核谈准备一个“具体议事日程”。

他还说,“如果相关代表和专家能够在伊朗关于伊核问题的建议基础上准备一个具体的议事日程,那么下一轮伊核谈判将会取得成功”。

施密德曾表示,没有必要举行在莫斯科核谈前举行预备会议。

5月23日至2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在巴格达举行会谈,会谈未达成任何协议。双方决定于6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再次会晤。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外媒报道,伊朗一位负责科技事务的副总统日前称,西方制裁不仅没有对伊朗科学技术发展产生太大影响,反而加速了伊朗科技进步的速度。

该副总统表示,“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制裁并没有对伊朗的研究人员造成任何威胁,反而促使他们将压力转化为机遇,积极致力于加速伊朗科技发展的研究工作,并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其还提到,伊朗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核技术研究和卫星发射。

据悉,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怀疑伊朗从事核武器研发活动,并对伊朗进行制裁。伊朗已经遭受联合国安理会的4轮制裁,另外还遭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单边制裁,欧盟还将于7月1日后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新华网维也纳6月8日电(记者刘钢)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代表关于允许该机构核查伊朗可疑设施的谈判8日晚再度无果而终。但双方同意将继续就此问题进行沟通。

此次谈判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举行,谈判重点依然是伊朗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帕尔钦基地的问题。之前双方已经就此谈判过两次。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纳克茨在8日的谈判结束后对记者表示,此次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结果“令人失望”。他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谈判中提出一份新协议草案,这个草案考虑到了伊朗方面之前的关切。但是伊朗方面总是质疑那些已经谈过的题目,并且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苏丹尼耶则表示,由于涉及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双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分歧。他强调:“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和专业化的工作,而不是那些不相干的噪音和将问题政治化,因为它们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苏丹尼耶还称,伊朗方面8日提出的都是“原则性议题”,为此需要更多的时间。他认为在取得共识方面花费的时间越多,将来协议的执行才会越顺利。

上月下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曾亲赴伊朗会谈。他在22日返回维也纳后表示,双方有望不久后就此问题达成协议。但之后再没有传出双方在此问题上取得进展的消息。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7日表示,俄罗斯希望,伊核问题的代表团本着建设性态度出席莫斯科的谈判。

伊朗核问题谈判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举行。

卢卡舍维奇表示,俄联邦始终坚持主张在渐进和互惠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希望所有代表团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出席莫斯科的谈判。

卢卡舍维奇还指出,这样能为谈判取得积极成果,为进一步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分歧和逐渐接近立场提供保障。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伊朗在民用核能计划的掩盖下制定核武器。德黑兰对所有指责予以否认,并表示本国核计划的唯一目的在于满足国民用电需求。此外,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和组织通过各种决议案,要求伊朗保障核计划完全透明并证明其绝对用于和平目的。

伊核问题国际调停六方的成员包括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从2003年起“六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一起设法让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由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谴责伊朗建造第二座浓缩铀工厂,并呼吁德兰黑证实其“没有决定建造其他未申报的核设施”,谈判在2009年中断。

巴格达会谈刚结束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份报告就使得伊朗的核阴云又密布起来。这份报告为何使得之前稍微缓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呢?后续的第三轮莫斯科谈判又将会怎样发展呢?

核阴云再次密布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核查人员今年2月在福尔多铀浓缩厂采集环境样本,发现纯度27%浓缩铀的痕迹。先前,外界普遍认为伊朗浓缩铀的能力是纯度20%,尚未达到制造核武器所需的90%。

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说,伊朗方面的解释是,出现纯度高于20%的情况“可能由操作人员无法控制的技术原因导致”。但是此事使得稍见“阳光”的伊朗地区再次阴云密布。

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也发表报告称,伊朗一直在大幅增加低浓缩铀产量,如果伊朗把过去5年的铀产量进一步提炼的话,可以制造至少5枚核武器。

一些核专家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敏感,称27%“并不一定解读为伊朗正朝着武器级浓缩铀的方向迈进”。

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还是怀疑,伊朗在帕尔钦军事基地秘密进行了核武器的研究,希望对这个基地进行检查。

伊朗则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向伊朗提供足够的理由,所以还不会被允许检查伊朗的帕尔钦军事基地。

为何阴云不散

伊朗与六国今年以来已进行了两轮核问题谈判。但是双方关于停产伊朗纯度为20%的浓缩铀方案的分歧一直都没有达成共识。为何伊朗的核阴云一直密布不散呢?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由,秘密发展核武器。伊朗方面予以坚决否认,并称自己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达瓦尼态度较为强硬。他在27日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强调,伊朗没有理由停止生产20%纯度浓缩铀。

他还宣布,伊朗正准备在现有的核设施附近新建两座核反应堆。在这项计划中,一座1000兆瓦的核电站的建设将在一至两年内开始动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则表示,美国已经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以防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一旦外交手段无法迫使伊朗放弃核武器计划,美国有相应的军事行动准备。

众所周知的是,在双方态度强硬、互不让步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谈判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后续尚待观察

由于伊朗与六国仍存实质性分歧,各方同意6月18日和1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再度聚谈。虽然巴格达的谈判已经结束,但能够坐下来继续谈判,就意味着沟通的大门还会继续敞开。

伊朗一方面表示愿考虑停止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以换取西方承认它的核计划是民用的;另一方面,却也一直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访问帕尔钦军事基地。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称:“如果西方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承认伊朗核活动的和平性质,那么放弃20%纯度浓缩铀也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4日表示,在筹备六大国与伊朗进行下一轮会谈的同时,所有对伊朗的制裁措施都将继续落实。“伊朗目前有两种选择:遵循自己的国际义务并争取国际社会的信任,或者不这样做。”

美国和欧盟的能源及银行业制裁将于7月1日生效。如果莫斯科会谈不能取得进展,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伊核问题的难度将会更大。

伊朗究竟是否会让步?美国和欧洲的制裁是否会实施?莫斯科会谈后续进展如何还尚待观察。(杨子岩 华颖)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外电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30日接受采访时主张伊朗拥有合法的核权利,并表示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并非是迈向制造核弹的步伐。

据报道,内贾德在法国24小时电视台采访时称,关于伊朗生产20%浓缩铀是为了向制造核弹迈进的说法纯属“谎言”。他说,如果有人不希望伊朗获得这种合法核权利,他们需要向伊朗解释反对的原因。

他同时称,如果世界大国愿意做出重要的让步,伊朗可以停止生产20%的浓缩铀。

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就伊朗核问题向其实施了四轮制裁措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并从外交上施压,试图迫使伊朗停止这项令西方和以色列疑虑重重的核项目。

伊朗则坚持其核项目是出于和平民用目的,该国南部布什尔核电站目前使用的浓缩铀燃料纯度为3.5%。

本月23日,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就伊核项目举行会谈,但会谈未能取得进展,世界大国并没有说服伊朗停止核项目。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外电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30日接受采访时主张伊朗拥有合法的核权利,并表示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并非是迈向制造核弹的步伐。

据报道,内贾德在法国24小时电视台采访时称,关于伊朗生产20%浓缩铀是为了向制造核弹迈进的说法纯属“谎言”。他说,如果有人不希望伊朗获得这种合法核权利,他们需要向伊朗解释反对的原因。

他同时称,如果世界大国愿意做出重要的让步,伊朗可以停止生产20%的浓缩铀。

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就伊朗核问题向其实施了四轮制裁措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并从外交上施压,试图迫使伊朗停止这项令西方和以色列疑虑重重的核项目。

伊朗则坚持其核项目是出于和平民用目的,该国南部布什尔核电站目前使用的浓缩铀燃料纯度为3.5%。

本月23日,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就伊核项目举行会谈,但会谈未能取得进展,世界大国并没有说服伊朗停止核项目。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伊通社29日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国际事务顾问瓦拉亚提表示,伊朗核问题核谈判各方必须在行动中体现出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承认。

瓦拉亚提29日表示,伊朗核问题核谈判各方必须在行动中体现出正式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他表示,西方多国在巴格达谈判上没有提出具体的计划,而伊朗却带着一份详细的计划出席了会谈。

他还表示,希望伊核谈判各国在下一轮莫斯科谈判前先彼此进行协调,带着一致性的计划参加谈判。他说,各国在谈判前先进行磋商,有助于会议取得更具体的成果。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伊通社报道,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巴盖里日前表示,伊朗在核计划上的战略是符合逻辑的,并且是基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对伊朗采取施压的战略是不合理的。

巴盖里强调,伊朗在核计划上的战略是符合逻辑的,并且基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满足国家目前和未来的技术需求和捍卫伊朗的核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承认了伊朗核活动的和平性质。

巴盖里说,伊朗的核权利是伊朗不可触碰的“红线”。伊朗一直在各种会议上表示,对伊朗采取的施加压力的战略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

他还呼吁伊核谈判各方采取有助于建立互信的措施。他说,如果对方有所表示,伊朗愿意推动这种互信。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与伊朗的伊核问题会谈24号在巴格达结束。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不过各方表示将于6月份在莫斯科再次举行会谈。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伊朗记者罗来安,这次六国与伊朗在巴格达会谈的结果如何?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记者:为期两天的伊核问题谈判24号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结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本次会谈上,各方都希望取得进展,而且也取得了一些共识,不过还有明显的分歧,六国仍决心短期内解决伊核问题,希望伊朗采取切实行动。各方将在6月18至19号在莫斯科再次举行会谈。

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在记者会上也表示,会谈气氛良好。这次会谈安排紧密、时间长,谈的很详细,但还是没有“完成”。伊核问题六方提出了它们的建议,伊朗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各方坦率阐述了各自观点和建议。他说,“巴格达会谈结果是,我们了解了更多的观点。”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24号的会议似乎延长了不少时间,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记者:的确,当天的会谈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会谈是在当地时间上午8:30开始,美、英、法、俄、中、德、欧盟以及伊朗代表出席会议。不过,没过多久就看到代表离开会场,伊朗多家媒体还发出了会谈已经结束的消息,不久这一消息又被否认,据说代表们出来只是休息一会儿,会谈并没有结束。而美联社报道称,伊朗代表在会谈中拒绝了六国提出的限制伊朗核项目的提议,伊朗的立场显示会谈面临困境,但还没有破裂的风险。

多边会谈结束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又分别与欧盟、中国以及俄罗斯的代表举行了双边会谈。原计划在双边会谈结束后,贾利利和阿什顿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会谈结束,但记者们在新闻中心耐心等待了好几个小时后,得到的却是晚上六国与伊朗继续举行会谈的消息。直到当地时间晚上9点会谈才结束。


主持人:你刚才也介绍了,伊核问题有关各方在巴格达会议上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和建议,那么据你了解双方建议都包括哪些内容?导致会谈无果而终的主要分歧又是什么?

记者:在23号的会谈中,伊核问题六国向伊朗提出了一份新的方案,几个小时后,伊朗代表团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包含“五点建议”的方案。虽然两个方案具体内容都没有对外公布,但媒体也做了一些分析和解读。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出席“会谈的西方外交官”的话说,六国建议中包括西方向伊朗提供医疗用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作为交换第一步,伊朗停止纯度为20%的铀浓缩活动。

而伊朗媒体报道称,伊朗“五点建议”中既包含核问题,也包含与核无关的其它国际问题。伊朗的方案是设想通过“分步走”的方式解决争端,同时强调了西方必须与伊朗采取同步的行动。

至于双方的主要分歧,西方媒体分析认为,主要是六国提出的新方案中没有谈到要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而伊朗媒体则报道说,西方当天立场与此前发生了变化,开始谈论取消制裁问题,似乎西方也认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建立互信。

主持人:巴格达会谈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曾亲赴伊朗访问,回来后他发表声明说已经与伊朗达成临时协议,伊朗将允许国际核查机构接触伊朗的核设施、核能科学家及相关文件。这一消息甚至令美欧官员都对巴格达会谈抱以乐观期待,但最后为何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呢?

记者:应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与伊朗的会谈与巴格达会谈是两个不同内容的谈判。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主要就核查细节问题进行对话,相对简单些;而六国与伊朗会谈涉及面广,参加方多,伊朗与西方分歧严重,又缺乏互信,能坐下来谈尚属不易,希望一两次就能达成协议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次巴格达会谈未能取得突破主要还是双方立场相距甚远。比如,伊朗要求把伊核问题与其它国际问题一起解决。伊朗还有媒体认为,如果伊朗停止纯度为20%的浓缩铀,那么西方就应该取消目前所有的制裁。这些显然西方目前还不太可能接受。

另外据法新社报道,六国建议中对于制裁只谈到将放松伊朗采购飞机零部件以及推迟执行对伊朗油轮保险的制裁,这显然与伊方的期望值还有较大距离。所以最后未能达成协议,也在意料之中。(记者罗来安)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4日表示,希望伊朗采取行动弥合该国与美国等六国在伊核问题立场上存在的明显差距。

希拉里表示,六国与伊朗在巴格达举行两天核会谈后各自立场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认为目前的选择在于伊朗努力弥合分歧”。她期待莫斯科会谈举行之前双方能够继续努力弥合分歧,并表示,“很明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她还说,美国寻求通过外交和施压双重途径来解决伊核问题,在与伊朗举行会谈期间,美国将维持对该国制裁。

23日,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的新一轮核问题会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双方共举行了4轮谈判。双方将于6月18日到19日之间在莫斯科举行新一轮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