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13日说,尽管美国在反恐方面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来自“基地”组织及其分支的“严重威胁”,反恐斗争将长期持续下去。

彼得雷乌斯当天在美国会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联合听证会上说,近年来,包括本·拉丹在内的多名“基地”组织头目被击毙,导致该组织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核心部分遭受重创。尽管如此,“基地”组织及其分支仍是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

彼得雷乌斯说,“基地”组织的重心正在一定程度上向南亚以外地区的分支机构转移,特别是位于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已经成为该组织最危险的一个分支。他指出,2009年美国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以及2010年10月飞美货机邮件炸弹未遂袭击事件的幕后图谋者都是这一分支。

他说,尽管“基地”组织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的能力与10年前相比已明显下降,但该组织及其分支仍在对少量成员进行培训和部署,伺机对海外目标发动袭击。近年来,“基地”组织似乎越来越热衷发动相对小规模的恐怖袭击,但仍引发民众恐慌并迫使被袭击对象耗费大量资源加强安全措施。

国会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举行此次听证会旨在反思“9·11”恐怖袭击事件10年来美国情报界的经验与教训。这是彼得雷乌斯首次以中情局长身份出席国会听证会。曾任驻阿富汗美军司令的彼得雷乌斯本月6日宣誓就任中情局长。(记者 杜静 王丰丰)

' />
中新社纽约9月12日电 题:美国“9·11”纪念馆对外开放首日目击

中新社记者 李洋

12日是美国“9·11”纪念馆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向这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官员和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一同在门口列队欢迎参观者。

纪念馆处于世贸遗址的中心位置,周围仍有很多在建工程项目,因而进入纪念馆需费一番周折。中新社记者注意到,严格的安检在附近的大楼里进行。记者随后必须途经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以便穿过工地,才能找到纪念馆的入口。

记者看到,纪念馆的两座深深嵌入地下的瀑布池与周围正在火热兴建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篆刻在黑褐色钢板上的遇难者姓名被整齐排列在瀑布池周围。当清晨的阳光透进纪念馆,照在一个个姓名上时,人们的心中或许能感觉到一阵温暖:近三千名遇难者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南北两座瀑布池就位于世贸中心南北塔楼的遗址,瀑布池周围的广场已被修葺一新;尽管被多根支架“搀扶”,那棵在“9·11”事件中幸存的梨树依然在这里顽强地成长。

纪念馆馆长丹尼尔斯当天很早就来到现场接受采访。他对记者说,“9·11”纪念馆在9月11日已荣幸地接受了“9·11”事件遇难者家属的检视,今天(12日)它要接受全世界的检视”。

“9·11”纪念馆在11日“9·11”恐怖袭击十周年当天只准许相当有限的遇难者家属进场,其余能入场参观的多是各界要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和前总统小布什夫妇也一起到纪念馆凭吊。

丹尼尔斯表示,12日纪念馆对外开放当天,应会迎接来自美国46个州及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他说,纪念馆的开放标志着美国终于有了可以永远铭记这些死难者的场所,他形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12日率大批纽约官员前来迎候参观者的到来。排在队首的是一对父子,他们兴冲冲地跑进来与布隆伯格握手。布隆伯格笑着说,“欢迎你们”,也伸出了手。

一些“9·11”遇难者家属当天仍寻找机会入场参观。一位纽约遇难消防员的遗孀紧紧握着布隆伯格的手,讲述丈夫遇难的经过。布隆伯格仔细聆听,并和身旁的丹尼尔斯一起安慰她。

由于纪念馆周边警戒措施极其严格,每隔几步就有几名警察或安全人员,参观者要捱过很长的安检时间,又加之纪念馆已严格限制每个参观者出入场的具体时间,因而纪念馆外人山人海,馆内却并不显得拥挤。

“9·11”纪念馆被视为美国国家纪念馆之一,它的构思和规划,以及寻找赞助商的工作耗费了多年时间,曾经令遇难者家属颇为不满。直到2006年,纪念馆才开始大规模动工。

如今,各方都对纪念馆的现况表示满意。遇难者家属代表弗吉尼亚·鲍尔(Virginia Bauer)认可纪念馆方的工作,称在世贸中心丧生的先夫终于有了个美丽的“安身之所”,遇难者家属们“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记者看到,多位遇难者家属带来了白纸,用铅笔拓印下钢板上凹凸不平的亲人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包裹好。在这一刻,他们仿佛和已去世十年的亲人“重逢”。(完)

' />

9月11日,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遗址“9·11”纪念园,参加“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抚摸着遇难者的名字寄托哀思。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纽约9月11日电 在“9·11”十周年之际,美国11日分别在10年前遭到恐怖袭击的纽约世贸大楼遗址、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举行纪念仪式,悼念逝者。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了在纽约的纪念仪式,随后分别到尚克斯维尔和五角大楼的纪念园,向遇难者献上花圈。

在纽约,纪念仪式在以世贸中心双子塔楼基座为主体的两个占地超过4000多平方米的人工瀑布纪念池旁举行。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分别在8时46分、9时03分、9时37分、9时59分、10时03分、10时28分,即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双子塔、撞上五角大楼、两座大楼倒塌等六个重要时刻,向死难者肃立默哀。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乔治W布什、纽约州长科莫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政要出席纽约纪念仪式,但均未发表正式讲话。奥巴马诵读了《圣经》段落,布什则朗读了林肯写给美国内战期间一位五个儿子全部战死的母亲的信函。


遇难者家属在阴霾的天空下诵读亲人的姓名,祭奠逝者。许多遇难者家属含泪在纪念池畔伫立,或抚摸镌刻在纪念池边上亲人的名字,或用白纸与铅笔或蜡笔制作拓片。

纽约的纪念仪式在高度戒备中举行。纽约警方在重要的桥梁、隧道、交通枢纽和时报广场等地标性场所附近设立了安全检查站。曼哈顿上空不时有警用直升机盘旋。

在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西南侧的“9·11”纪念园内,包括美国副总统拜登、国防部长帕内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等在内的政府和军方官员、美军士兵以及遇难者家属代表出席了当天上午举行的纪念活动。当地时间上午9时37分,全体默哀。十年前的此时此刻,恐怖分子劫持一架美国航空公司77次航班撞上五角大楼,造成机上和建筑内共184人死亡。

拜登发表讲话说:“任何纪念物、任何仪式、任何言语都无法填补失去亲人后心灵留下的空白……我对你们(遇难者家属)的祝福是,在十年后的今天,当你们追忆逝者的时候,在流下眼泪前能够露出微笑。”他表示,美国将继续打击恐怖主义,直至“基地”组织被彻底瓦解和摧毁。

纪念活动中,美军士兵逐一向代表遇难者的长凳献上花环。纪念园内共有184条呈机翼形状的长凳,每个上面刻有一名遇难者的姓名。


在位于尚克斯维尔的美联航93号航班纪念园,上千名遇难者家属和来自全美各地的民众聚集到这个一天前刚正式开放的纪念园,为“9·11”遇难者默哀。遇难者家属一一上台,轮流念诵遇难亲人姓名,两口大钟随之敲响。宾州州长汤姆科比特、前州长汤姆里奇及部分来自宾州的国会议员参加仪式。

美联航93号航班在2001年的“9·11”袭击中遭到劫持,坠毁于尚克斯维尔的乡野,机上4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纪念园就建在坠机现场。

在纪念仪式结束后,奥巴马在参加完纽约的“9·11”纪念仪式后飞抵纪念园。他在夫人米歇尔的陪同下来到铭刻死难者姓名的大理石墙边献上花圈,并和遇难者家属握手交谈。他没有发表讲话。

美联航93号航班遇难者路易斯纳克的表兄帕特里克怀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在纪念园的大理石墙上表弟的名字让他想起他们从前有过的大好时光,但同时提醒自己亲人已永远不在。他说,这个对比让自己伤心落泪。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对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纽约发动袭击,造成约3000人丧生。事发后,美国认定“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是恐怖袭击幕后主使,并发动“反恐战争”。(综合新华社记者吴志强 荣娇娇 杜静 易爱军 王丰丰报道)

' />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0日发表讲话,称美国比10年前“9·11”袭击发生时“更强更安全”,给美国人打气的同时,不忘介绍自己在反恐等领域的政绩。

“更安全”

奥巴马当天发表每周广播和互联网讲话,纪念“9·11”十周年,向这场恐怖袭击的遇难者致哀,向救援人员致敬。

“得益于我们的军人和情报、执法和国土安全人员的付出,以下这一点应当毫无疑问:今天,美国更强大,‘基地’组织走上覆灭之路。”

奥巴马提到美军特种部队今年5月击毙“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拉登,再次强调自他2009年初上任以来的反恐成果。

“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基地’作战。”按照他的说法,美国过去两年半内消灭的“基地”高级头目比前任共和党人总统乔治W布什执政时任何时段都多。

“向前看”

奥巴马在讲话中提到“9·11”引发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为两场战争搭上数以万亿计美元和数千名军人的性命,伊、阿两国数以万计平民丧生。


“他们(恐怖分子)想把我们拖入无尽的战争,侵蚀我们作为国家的力量和信心。不过,当我们无情地施压‘基地’组织时,我们正结束伊拉克战争,开始把我们的部队从阿富汗带回家。”

从阿富汗撤军和结束伊拉克战争是奥巴马当年竞选总统时的承诺。美国今年7月开始分批撤离驻阿部队;在伊拉克,美国仍驻军将近5万人。

奥巴马把过去10年称作“困难的10年”,但“我们必须向前看”。他回应许多美国人对疲软经济形势的关切:“经过10年艰苦战争,是在国内、在这里建设国家的时候了。”

“新一代”

奥巴马夫妇和布什夫妇美国东部时间11日上午8时左右抵达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遗址“零地带”,访问在北塔楼地基原址建造的纪念池,与遇难者家属握手、致意。

8时35分左右仪式开始,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主持。8时46分,10年前第一架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北塔的时刻,钟声敲响,众人默哀。伴随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缓慢而庄重的琴声,遇难者家属代表两人一组,一一念出遇难者姓名。活动其他几次默哀包括10年前第二架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南塔、遭劫客机撞击五角大楼和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镇的时刻。


奥巴马定于当天晚些时候参加在五角大楼和尚克斯维尔的纪念活动。

连日来,纽约市、首都华盛顿等地高度戒备,严防“基地”组织袭击。奥巴马10日上午召集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开会,要求“精力旺盛地”寻找一切与恐怖威胁相关的情报。

奥巴马在每周讲话中强调,尽管恐怖威胁继续存在,美国人将“继续”以既有方式生活。他称赞10年来成长的美国“911一代”服务和保卫国家。

胡若愚(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和前总统小布什夫妇在世贸遗址纪念活动现场悼念遇难者。中新网记者李洋摄

依旧是激扬的鼓点,伴随着风笛手们低回婉转的曲调开场。

依旧是那面十年前在大楼倒塌时被损毁得几近支离破碎的巨幅美国国旗,缓缓展开面向世人,似在以满身的伤痕控诉十年前那次灭绝人性的恶行。

依旧还是纽约市长彭博,还是在8:46分,这一当年“美航11号”航班撞向世贸中心北楼的历史时刻,宣布全场第一次默哀。

当日,纽约纪念“9·11”十周年的典礼,在数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仪式中拉开帷幕。


尽管有那么多的一成不变,当日的典礼与过往相比,却也出现了太多的不同。

与以往不同,过去每次“9·11”纪念典礼都是背靠世贸遗址在其东面搭台举行,今天十周年仪式则移师世贸遗址西面搭台,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容纳更多的人。

会场主席台两边,比以往多出了两台大型液晶显示屏,直播会场现况以便现场出席人员能看得更清楚。这样的显示屏在当日典礼现场其他地方还有,事实证明这个考虑非常有意义。

因为据记者观察,当日出席的“9·11”遇难者亲属大概有万人之巨,如此规模历次罕见,记者曾采访过往两年的9·11纪念典礼,每次出席的遇难者亲属一般不过千人上下。

另外与过往不同的是记者席,为了参加当日的纪念典礼,纽约的记者必须在一个月之前就要完成报名工作。当日记者们更是从一早5点开始就已经入场抢位,临时为记者们搭建的台子上,到早上7点时已然挤得满满当当。

当日最大的与众不同出现在典礼开始后。


上午8点半许,纽约警察局、消防局等组成的风笛、鼓手的队伍缓步从世贸中心向会场走来,他们在主席台上依次排开,随着那面巨幅国旗缓缓展开,悠扬哀婉的风笛声响彻全场,典礼随之缓缓拉开帷幕。随后,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青年合唱团唱起美国国歌。

这个时候,现场很多人注意到,在主席台右侧一角,在厚厚的防弹玻璃后面,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米歇尔以及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夫人劳拉,一字排开,每个人的右手置于左胸。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这前后两任美国总统肩并肩共同站在世贸遗址地。

这个场景似乎很有寓意:小布什拉开了反恐战争的序幕,奥巴马击毙了本拉登,两位总统肩并肩,如同今天在世贸遗址那般,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敌人。而当日置于这两位总统之前的那块防弹玻璃让反恐寓意更深一层。

《纽约时报》也注意到这一场景,并在评论中指出,这先后两任总统如同两个书挡板,夹起了美国9·11事件之后变化的十年,尤其在反恐领域。

接着,纽约市长彭博开始宣布第一次默哀。默哀毕,奥巴马走上发言台。


出人意料的,这位以演讲出众的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居然只是诵读了旧约《圣咏集》中的一段诗篇。奥巴马引用说,“上帝是我们的救助和力量。”

无独有偶的是,之后小布什发言时也未作讲演,他只是诵读了林肯总统1864年写给在南北战争中失去5个儿子的母亲的一封信。

典礼举行过程中,现场总共经历了六次默哀,每次默哀代表了美国在十年前“9·11”事件中遭受的六次创伤,六次默哀的时刻也正是当年两栋大楼被撞和倒塌、五角大楼被攻击、93号航班坠毁的时间。

贯穿整个典礼的是诵读“9·11”事件中无辜逝者的名字,其中不仅包括9·11事件中逝去的2977人,也包含了1993年世贸中心遭到汽车炸弹爆炸袭击时逝去的6个人的名字。167对334位遇难者亲属上台参与念诵。

当日,出席“9·11”十周年典礼的遇难者亲属还进入世贸遗址参观了新开张的911纪念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