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比分直播: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www.fjsen.com?2010-02-09 07: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二、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省直管县(市)财政体制,逐步加大省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依法探索省直管县(市)的体制。促进经济较发达县(市)率先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中等发展水平县(市)更好发展,培育特色经济,强化产业支撑;扶持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县域重点开发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城市工业企业向县域工业园区转移,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集聚,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水平。高速公路及铁路沿线县(市),要沿交通轴线发展,着力培育与邻近中心城市相配套的产业,有效吸引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成为工业强县(市)。强化县域间的产业协作,设施共建,积极拓展内外资源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立足国情重“三农”、融入全局重“三农”、改革创新重“三农”、统筹协调重“三农”,实施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繁荣农村经济。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立足各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开展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等工业品下乡。选择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明显的乡(镇)村为重点,大力发展海峡西岸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外向型农业,积极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挖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潜力,有效引导和扶持农村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和来源,建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实施科普惠农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农村“六大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培养具有大中专学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民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农民民主管理和法律意识。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星级农户为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明法律、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农田,加强“沃土工程”、旱片整治工程、省级商品粮基地等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化、“村村通客车”、民生水利等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通信“村村通”工程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实施“造福工程”帮扶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强化乡村规划管理,推进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加快中心村建设,严格村民建房管理,促进集约用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规范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持续做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稳步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村务民主决策听证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推广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推进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进一步加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四、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力求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着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境整治,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整合各类园区、开发区,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向农村延伸产业链、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和公共服务均等供给制度;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的就业制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制定和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责任,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引导城市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